English

18岁的青春

2001-04-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徐迅雷 我有话说

1966年我与“文革”同时“出世”。17虚岁的我考入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师专。1982年秋天的阳光于是变得分外明媚。

到1984年3月20日是我18岁生日,那时在读“大二”。1984年10月1日是建国35周年国庆大阅兵,“小平您好!”的横幅成了我们那个时代大学生一个标志。为了庆祝国庆,我作为学生会副主席,策划举办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为了筹到富有意义的奖品,我给全国各地的一批诗人去信,以寻求签名本。时任《诗刊》副主编的著名诗人邵燕祥先生寄来了五本题词并签名的《诗刊》,每本题词都写得认真郑重,内容深蕴哲理。其中一本的题词是:“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是对我们青年人寄予的很大的希冀与鼓励!后来邵先生出版了一本诗文合集,题目就是《明天比昨天长久》,我见到后分外亲切而激动,赶紧买下。我的目光热切地寻找组诗《中国,怎样面对挑战?》,找到了其中的《八十年代的青春这样说》——因为当年他题词的《诗刊》里就刊了他的这一组诗,而诗歌朗诵会上我同班的一位普通话最为标准的女同学上台朗诵的就是这首《八十年代的青春这样说》。著名诗人流沙河寄来了十本签名的《星星》诗刊,他的签名极幽默豪放,大大的字体,草书的“河”字最后一笔向前拉得很长很长,构筑成了一条形象的河流。舒婷也寄来了十本《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这次诗歌朗诵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那些感动我的18岁青春的诗歌,将感动我一生。

学生文学刊物《括苍文学》,也是18岁的我负责创编的。打字油印,放在手上也有点沉甸甸的感觉。当时我们的《括苍文学》在校内校外颇受好评,令年轻的我不时高兴得多吃两个馒头。八十年代初,热爱文学的大学生结队成群。我也是个“文学发烧友”,但真正写出一首像样的诗歌是在18岁的时候。1984年11月12日,在下午的课上完之后,一种事关“灵感”的氛围包围了我,同学们进行课外活动去了,依稀记得只有一两个值日的同学在翻凳洒扫,除此之外仿佛世界退得很远,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急急写下一首长句子的诗歌,题目叫做《我们五个》:

“我们五个不是五朵金花而是五个高高矮矮的小伙子

我们读师专别人瞧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将来是教师

我们照样戴起校徽走上大街不怕斜射的目光

我们是我们你们是你们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们同寝室同睡觉同起床一同跑上公路跑过汽车灯光

我们一人买一套西装一条领带星期一统一行动穿出去

……”

这首一气呵成的二三十行每行二三十字的诗是我们大学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我们18岁的黄金时代的真实写照。后来这首诗率先刊登在班级黑板报上,外国文学老师上完课后走到我的位置前对我说,这首诗完全可以不仅仅是发表在黑板报上。后来《飞天》大型文学杂志发表了我这首诗歌,当时《飞天》的“大学生诗苑“稿件采用率只有千分之三左右。后来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表示了欣赏。我想不是我的诗写得好,而是18岁的大学生生活真的很动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